制造业动态
ERP系统上线后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1-06-16 19:04:58
贯通全业务流程,实现有效的预审计监督 

传统的审计模式侧重于外部对重大错报和舞弊的监督和调查,并且在业务工作完成后进行审计,这在无形之中会为业务部门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使得他们对审计部门怨声载道。在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点应当转移为信息化的预审计监督。 
在实施ERP系统之后,大部分繁杂的会计数据人工输入和生成工作已被自动化。当原始财务数据被输入到系统后,ERP系统就能即时根据预定义的系统配置自动准确生成会计凭证和关键财务报表,从而减少了人为干预和手动错误的干扰。因此,ERP系统的上线将会计核算工作镶嵌在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当中,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这为建立以财务报告和分析计算为重点的ERP系统数据库提供了开发条件,这种实时反映信息和数据流向的模式也使得预审计监督成为可能。 
建立审计预警机制,将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关键内部控制内嵌于ERP系统之中,实现预审计监督,从而对企业的整个企业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在ERP系统的帮助之下,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得以向前拓展并实现信息化,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将内部控制内嵌于ERP系统中,实现内控机制信息化 

ERP系统跳出了传统的职能部门划分,并完成了从采购到付款、销售到收款、设备管理、质量监管、作业管理到产品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复杂流程的集成,以及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的跨职能部门(例如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集成管理。 
通过科学优化和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ERP系统能够最终实现跨职能的业务集成和流通过程。这就等效于在系统中嵌入并固化内部控制机制,并在每个业务周期中循环运行内部控制过程。通过流程控制、权限设置和参数设置,ERP系统的最佳实践能够最终帮助实现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息化。 
有效利用ERP系统设置的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可以帮助在繁复的日常业务工作中快速识别审计问题,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全新的审计思路。ERP系统通过精妙的系统设计及准确的系统预配置,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变为环环紧扣、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流程,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尤其应当侧重于人工干预、修改的业务事项,因为这些人工事项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如内部控制失效或舞弊风险等风险事项。该类风险事项一旦发生,很可能造成财务报表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借助ERP系统,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从传统的流程审计转换为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为公司风险管理建好“最后一道防线”。 
[返回列表]
上一篇:ERP系统的使用成本
下一篇:ERP仓库管理系统10个主要功能


Copyright © 2016 深圳市仁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16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