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动态
智能制造为什么容易走歪路?
发布时间: 2018-09-11 18:55:46

把钉子打入水泥墙时,最常见的是“钉子歪了”。 同样,当人们愿望很强、阻力很大,而自身意志却不坚强的时候,走歪路是是一种常态。




现实中,人们强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时,如果自己又没有想明白,事情常常就会成为“砸歪了的钉子”。


经常有人把智能制制造搞成自动化、信息化,就是典型的路子走歪了。这同样是因为智能化的愿望很大、推进阻力很大,却对自动化、信息化的套路更熟悉,自然会歪到这些方向。


智能化为什么阻力大呢?我总结过多次。大体观点是:


本质是经济问题、经济上不划算。经济上为什么不划算呢?因为我们常把技术用在不合适的地方。为什么容易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呢?因为合适这些技术的地方少。为什么合适的地方少呢?常见原因之一可能是企业本身的档次低、不适合。所以,企业必须转型、走向高端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地方。


其实,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问下去:企业为什么不愿意转型升级?


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不知道怎么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有很多说法,比如转型到服务、研发,生产高品质产品,高效率生产等。但现实中,这些路径上会遭遇很多不确定性。想到困难的地方,人们往往就知难而退、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自动化、信息化)去了。


仔细想想:企业要不要通过ICT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如20年前纳米和激光都很热。现在可以问了:难道企业都要跟这场风吗?同样,虽然ICT技术对企业的影响面要比纳米、激光大得多,但重要性和价值却是有明显差异的:有的地方价值大,有的价值小。比如,为什么大家都在拿飞机发动机诊断、风机远程诊断说事?因为这些场景是适合的。而另外一些企业和场景,智能化的技术就不一定有多大作用。有些“菜”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必要强求。所以,企业家犹豫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确实也有些事情是值得做却没有做,让机会白白的丢失。这是些什么情况呢?我觉得,很多问题出在“心理障碍”,或者我常说的“观念”上。

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以为有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正如我过去说的:想找个诸葛亮“借来东风”的神迹,自己却不想做“万事具备”的基础工作、苦活累活、不出彩的活。我常举的几个例子是:

想搞研发和服务的智能化,又下不了决心搞知识的数字化和模型化。


车间想搞智能化,而又舍不得去搞物料运送的自动化。

想协同、共享资源,又不想花功夫搞业务和流程的整合和再造。

想搞大数据,又不肯花功夫把业务需求理清楚。

这样,愿望大而决心小、舍不得投入,就要走歪路了。就像曹操评价袁绍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如果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时,他很可能会说:这些办法都很简单啊?!的确,智能制造的很多办法都是“土办法”。这些办法不高级、但往往要花功夫和代价。甚至需要“十年磨一剑”。这就是我常说的,智能制造要用聪明人想不到的笨办法。

(声明: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列表]
上一篇:智能制造进行时,如何打好组合拳?
下一篇:智能制造浪潮下,中小企业更应抓紧实施ERP!


Copyright © 2016 深圳市仁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16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