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动态
关于企业ERP实施原则的探讨
发布时间: 2016-10-31 14:05:25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服务业,提高制造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等战略性的经济发展方针,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企业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于企业ERP实施原则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逐步走上世界经济的舞台,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也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和不明确的观念。特别是如何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长期建设,仍然缺乏特别清晰的目标。当前,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家在问,实施目标的依据是什么?信息化最终能给企业带来的是什么?一些企业的CIO也在不断地提出,信息化的规划应该如何制定?这些问题归其根本,是在企业的管理者中问,缺乏对ERP实施基本原则的明确概念。针对这些不确定的认识,有必要对ERP实施原则加以确认,以使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ERP实施应以企业长短期盈利为根本原则

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在ERP实施的项目中,是否能够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审视信息化项目,却不是一件易事。近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企业经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由原来的行业或产品的垄断经营,转变为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导向经营。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从那时开始,经历了快速成长的时期,年销售额在几年中翻了100倍的企业不再是少数。业务量的增加,使得对高效率管理工具的需求成为必然。所以,对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全球供应链,而现代供应链的运行基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企业在现代供应链中生存的必需条件就是信息化。综合这两个因素,现代企业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需求原因,ERP实施已是不可放弃的生存要素之一。

  2、ERP实施应以促进有效管理为原则

       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曾经说过,“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取得成效。它的出发点应该是预期的成效。它的责任是协调组织的资源取得这些成效”。“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工业革命之后,管理所追求的标准是“效率”。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其工作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例如制成了多少件衣服以及质量如何等等。近100年来,对如何衡量体力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已有相当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运用测定体力工作的方法,来促使工作者的产出大为增加。而当今的社会,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比比皆是,而且都颇具规模。

  3、ERP实施应以提供有价值信息为原则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企业为了进行财务软件升级,对现有的ERP实施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梳理,此时发现超过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的数额竟占总应收款的20%,这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大吃一惊,这些经营者一直知道企业的资金周转确实有问题,但没有想到竟然有如此多、如此长时间的过期应收款,因而在以往的筹资决策中,一直没有注重清理那些已经如此长时间过期的应收账款。这个案例说明,有效的管理与准确及时的信息有密切关系。很难想象在精细化管理的今天,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能够做正确的事。所以在现代企业中,各级管理者要想不断地做出有效的决策,必定需要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从以上讨论的三个ERP实施原则中,我们可以得出:ERP实施首先应以企业能否获得长短期的绩效为实施原则,这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其次,ERP实施应以促进有效管理为实施原则,因为只有有效管理能使企业获得绩效;最后企业信息化应以提供有价值信息为原则,因为只有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有助于有效管理。总之,ERP实施一定不能偏离企业绩效这一根本目标。



[返回列表]
上一篇:如何避免ERP实施中企业的需求变更?
下一篇:浅谈ERP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Copyright © 2016 深圳市仁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216598号